献西俘

先帝谋西域,边功未告成。
一朝锄狡穴,万里振天声。
汉狱宜归死,汤罗尚借生。
淮阴甘就缚,颉利许留京。
云气占中国,星辰辟大明。
珠帘垂后殿,玉座肃西清。
二帝临朝会,千官响佩珩。
理司来执讯,译者为通名。
殊俗衣冠异,渠魁口眼狞。
孽狐仍俯听,穷鸟尚悲鸣。
上德均乾覆,胪传贷鼎烹。
大廷观舞兽,沧海息波鲸。
禄给朝晡糒,书通父子情。
熊罴已驯伏,蝼蚁敢纵横。
忆昨初擒寇,无惭古用兵。
谋谟维素决,军事许专征。
蕃汉心谐会,人祗力混并。
波涛迷古渚,氛雾压洮城。
惨淡移天阵,逡巡却寇营。
空拳槌猰㺄,只矢陨搀枪。
杂种降无数,良民市不惊。
旗常配方召,干羽继韶茎。
奏捷公卿贺,酬勋将佐荣。
夏戎几失箸,辽主愿寻盟。
诡道吾何用,沈几见未萌。
终军虽喜事,勿复请长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献西俘》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其作者、背景、主题和表达方式等要素至关重要。孔武仲的这首《献西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品的背景信息揭示了它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孔武仲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然而,由于边疆战事的需要,国家仍然需要大量的军事将领和文人墨客来撰写战报、歌功颂德。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献西俘》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对军事行动的总结,也是对将士们英勇行为的赞颂。

从文学手法上看,《献西俘》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战争场面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敬佩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此外,诗歌还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如“汉狱宜归死,汤罗尚借生”,这些富有深意的表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从思想内容上看,《献西俘》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战争胜利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战争残酷性和军人牺牲精神的史诗。它通过对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悲剧事件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无尽怀念。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献西俘》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献西俘》作为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在思想上给予了后世以启迪。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文化特点以及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