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毅父

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
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
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
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
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
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
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
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
种玉虽未熟,清泉犹御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答毅父》的文学魅力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这样一首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篇——《答毅父》。这首诗作出自宋代诗人孔武仲之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人们所传颂。

《答毅父》全文如下:“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已营三亩田,临流架。”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于自然的热爱。首句“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便勾勒出了一幅清晨出门、傍晚归家的画面。紧接着,“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诗人感叹尘土对衣物的侵害,表达了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担忧。然而,诗人并未被这些困扰所困扰,反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诗人回忆起年轻时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时的他并不担心体重,只想享受自然的美好。“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诗意生活的情怀。最后两句“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更是点明了诗人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答毅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尽管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答毅父》以其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