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掌公庭暇,登临阙塞秋。
清谈不废务,远望略消忧。
二室榄前见,长伊天际流。
僧归下樵径,客去上渔舟。
返照明金刹,飞泉响石楼。
放怀真趣得,纵目滞情休。
像列三龛密,波翻入节稠。
怅然高世意,不减冶城游。
秋日登阙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登阙塞》是宋代文彦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深秋时节山川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文彦博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政事和诗词见长,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秋日登阙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原文:鞅掌公庭暇,登临阙塞秋。清谈不废务,远望略消忧。二室榄前见,长伊天际流。僧归下樵径,客去上渔舟。返照明金刹,飞泉响石楼。放怀真趣得,纵目滞情休。像列三龛密,波翻入节稠。怅然高世意,
诗歌鉴赏:《秋日登阙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首联“鞅掌公庭暇,登临阙塞秋”开篇点明了诗人公务之余,登高望远的情境,以“鞅掌”形容繁忙的政务,反衬出登高后的闲适与自由。接下来的诗句中,“清谈不废务,远望略消忧”展示了诗人即便在忙碌的政务中,也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通过远望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艺术特色:《秋日登阙塞》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上,如“二室榄前见,长伊天际流”等句子,通过对秋天特有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此外,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秋日登阙塞》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了解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