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

节应桐华始,筵开禁苑新。
推恩缘旧物,如惠及陈人。
众乐闻天奏,同寅会柄臣。
兰肴享丰洁,桂醑釂芳醇。
覆育需云广,涵濡湛露均。
桑榆垂晚景,何路报尧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是诗人文彦博在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文彦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氛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封潞国公,以太师致仕,闲居洛阳。
  1. 诗歌原文
    节应桐华始,筵开禁苑新。
    推恩缘旧物,如惠及陈人。
    众乐闻天奏,同寅会柄臣。
    兰肴享丰洁,桂醑釂芳醇。
    覆育需云广,涵濡湛露均。
    桑榆垂晚景,何路报尧仁。

  2. 诗歌解读

  • 节应桐华始,筵开禁苑新: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梧桐花初开,宴会在新近开放的御苑举行。
  • 推恩缘旧物,如惠及陈人:表达了皇帝对旧人的恩泽,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
  • 众乐闻天奏,同寅会柄臣:描述了群臣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事的场景。
  • 兰肴享丰洁,桂醑釂芳醇:用兰花和桂花的美食来比喻国家的繁荣富强。
  • 覆育需云广,涵濡湛露均:比喻国家需要广阔的胸怀和均匀的雨露来滋养万物。
  • 桑榆垂晚景,何路报尧仁:表达了诗人对晚年政治生涯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不仅是一首表达政治抱负和自然美的诗歌,也是对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一种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