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馆职应诏和元夕

太平乐事及黎元,桂月兰灯照有年。
景焰煌煌浮魏阙,清光穆穆抱尧天。
皇明烛远辉星斗,睿唱宣和胜管弦。
十二明珠供照乘,夜光飞出九重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馆职应诏和元夕》,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太平乐事及黎元,佳月兰灯照有年。
    皇明烛远辉星斗,睿唱宣和胜管弦。
    十二明珠供照乘,夜光飞出九重渊。
  • 译文
    和平的喜悦遍及每一个黎民百姓,美好的月光照亮了整个一年。
    明亮的光辉照耀着遥远的星星,明智的皇帝的声音比管弦乐更加动听。
    十二颗明珠被用作照亮的道路,夜光闪烁着从九重天降临。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毛滂(1056——?),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词人,其家族世代以儒学为业,父亲、伯父、叔父皆为进士。毛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
  • 成书时间:毛滂的作品多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与赵英结为伉俪之后所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1. 主题思想分析
  • 对时局的看法:诗中提到的“太平乐事”,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一种期望和理想状态的描绘。同时,“佳月兰灯”和“皇明烛远辉星斗”则展现了一种对国家未来光明前景的展望。
  • 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比“黎元”与“皇明”的辉映,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心以及对国家大政的关切。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全诗,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1. 艺术特色分析
  • 用词精炼:毛滂的诗词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如“十二明珠供照乘”,“夜光飞出九重渊”,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能够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 意境深远:诗中的“夜光飞出九重渊”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

《代馆职应诏和元夕》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寄托家国情怀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思考与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