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孟令不遇

扶病寻君君未归,添香应惹踏门衣。
东风未破桃花萼,雪压馀英蝶乱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孟令不遇”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毛滂:字泽民,号东湖,宋代著名文人、词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扶病寻君君未归,添香应惹踏门衣。东风未破桃花萼,雪压余英蝶乱飞。
  • 注释:扶病寻君指因生病而寻找友人,未归表示未见到友人;添香应是指焚香以表达思念之情;东风未破表示春风尚未解冻;桃花萼是指桃花初开,而雪压余英则形容雪花覆盖在花上的美景。
  • 翻译:“我因病重寻找你,却未见你归来;我在门边点燃香料,希望能与你相见”,春天的景色虽美,但因未能见到心仪之人而倍感惆怅。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此词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约1111年-1117年)。此时,南宋与金朝交战频繁,国势动荡。词人可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春景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 社会环境:宋徽宗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间疾苦。词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1. 作品赏析与鉴赏
  • 艺术特色:毛滂的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善于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细微之美。《访孟令不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如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景象生动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词中的“东风未破桃花萼”和“雪压余英蝶乱飞”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也表达了词人在面对美景的同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1. 作品的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访孟令不遇》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繁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后世评价:历代文论家对毛滂的词作评价颇高,认为他在词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毛滂的作品被视为宋词中的佳作,其艺术成就被后世广泛认可。

《访孟令不遇》不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更是毛滂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以及词作为中国文学重要体裁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