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共91字。此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化与宫廷生活的一瞥。下面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诗人背景
  •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爱国诗人。他不仅是宋末三杰之一,还曾担任右丞相,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 文天祥于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并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后宁死不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元军入侵时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成为后世颂扬的对象。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南宋末年的某个御赐琼林宴上,当时文天祥以新近入仕之臣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宴会。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诗歌创作活动,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
  • 通过这首诗,文天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皇帝的尊敬。同时,他也用诗歌来记录下那个特殊时刻的情感体验和所见所闻。
  1. 艺术特色
  •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作为一篇七言律诗,其形式严谨,语言工整。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场景、节日气氛以及宴会氛围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庄重而典雅的艺术风格。
  • 诗中的“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等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宴会的气氛和参与者的心态。
  1. 文化意义
  •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和宴会场面的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宋代社会背景下,这种诗歌创作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 诗中所展现的忠君爱国情怀,对于理解宋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不仅是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遗产。它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才华。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宋代宫廷生活和文士情感世界的一扇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