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潭观和龚宰韵

晋代何曾谷此陵,到今楼观隐居亭。
幻成鸥鹭乾坤阔,陶尽鱼龙云水腥。
仙有神功参造化,人将故事入丹青。
我来欲去长桥孽,祠下徘徊夜乞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玄潭观和龚宰韵》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赞美,也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浮休道人、文山,晚号芦溪道人,江西吉水人。南宋末至元朝初年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文天祥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爱国情怀闻名于世,其作品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 诗作原文
    晋代何曾谷此陵,到今楼观隐居亭。幻成鸥鹭乾坤阔,陶尽鱼龙云水腥。仙有神功参造化,人将故事入丹青。我来欲去长桥孽,祠下徘徊夜乞灵。

  2. 诗句解析

  • 何曾谷此陵,到今楼观隐居亭:这句描述了晋代的一处遗址,以及现今依然保留着的楼观亭的景色。
  • 幻成鸥鹭乾坤阔,陶尽鱼龙云水腥:诗人通过这一对句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以及自然景象给人带来的震撼。
  • 仙有神功参造化,人将故事入丹青:这两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 我来欲去长桥孽,祠下徘徊夜乞灵: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在夜晚徘徊在祠下,祈求神明保佑的情感。
  1. 作品背景
  • 《玄潭观和龚宰韵》的创作背景是在文天祥被贬谪期间,他面对困境并未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洁而有力,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审美情趣。

《玄潭观和龚宰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文天祥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