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龚用和

结屋南陵三十秋,田园旧隐隔江流。
鄜州避乱杜工部,下泽乘车马少游。
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
长淮清野难归玉,魂魄犹应恋故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天祥的《挽龚用和》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与个人哀愁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至元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及抗元名臣。他是宋末三杰之一,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他于宝祐四年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尊严,最终以身殉国,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1. 诗词原文
  • 结屋南陵三十秋,田园旧隐隔江流。
    描述了诗人居住在江南的某个地方已经有三十年,那里有他的田园,但他的心依然被故土所牵绊。
  • 鄜州避乱杜工部,下泽乘车马少游。
    表达了在元军进攻宋朝时,为了躲避战乱,诗人不得不逃离家园,到外地避难的经历。”杜甫”在这里指的是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为避战乱而离开故乡。
  • 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
    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薄,他把个人的志趣寄托在诗歌和学问之中。”诗书有种”意指诗书中自有真知灼见。
  • 长淮清难归玉,魂魄犹应恋故丘。
    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即使身处异地,也难以割舍对故土的思念。
  1. 诗词鉴赏
  • 内容鉴赏: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文天祥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其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家乡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他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以及对民族大义的坚守。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形式鉴赏:《挽龚用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精炼,情感饱满,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1. 历史影响
  • 《挽龚用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表达的情感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文天祥的《挽龚用和》不仅是一首感人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命运。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