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温州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祇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温州》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层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面貌和历史背景,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历史文化的窗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1. 作者介绍
  • 文天祥的生平与成就: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及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科举中第一名,成为进士。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始终坚持正义,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1. 诗歌原文
  • 首段内容:”晏岁著脚来东瓯,始觉坤轴东南浮。” 这里描述的是文天祥离开家乡后对东南方向的观察和感受。”晏岁”可能意味着岁月或晚年,”著脚来”则表达了一种行动或到达的感觉。”坤轴”指的是大地的南北轴,”东南浮”则形象地描绘了东南地区的景象,暗示了东南地区的繁荣和活跃。
  • 后续诗句:”百川同归无异脉,有如天子朝诸侯。” 这里的“百川”,象征着各种江河汇聚而成的壮观景象。而“无异脉”表明这些江流之间有着共同的血脉,彼此相通。”有如天子朝诸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统一的和谐状态,如同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四方臣服。
  • 结尾部分:”何年飞落两巨石,孤撑肮脏分江流。初疑鍊失女娲手,又疑钓脱任公钩。冯夷海若不敢有,涌出精舍如莲舟。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蒲牢撞撞鼍坎坎,潮声滚滚风飕飕。沙高峰顶德门住,海门山上焦公留。长淮在望铁瓮近,大浪不洗英雄愁。孰知隶古百粤地,今为礼乐衣冠州。池塘芳草年年绿,谢公胜事遗江楼。蓝田无颣蟾架夜,黄金作颗人家秋。客帆渺茫拂宸极,渔舠散漫轻凫鸥。丽天红日起初浴,五云扶上烟氛收。孤臣涕泗如此水,恨不从帝崆峒游。” 此部分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神话与现实等元素,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之情。

《至温州》不仅是一首表达文天祥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重要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