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湖诸戍第六

长啸下荆门,胡行速如鬼。
门户无人持,社稷堪流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湖诸戍第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原文
    长啸下荆门,胡行速如鬼。门户无人持,社稷堪流涕。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文天祥长啸一声,穿越荆门,胡人行进如同鬼魂一般迅速。国家失去了守卫,让人心痛到流泪。
  • 注释:荆门,古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一带。胡行,指北方的胡人入侵。门户无人持,意指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无人保卫。
  1. 作品赏析
  • 情感深沉: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 意象生动:文中“长啸下荆门”等意象描绘了诗人面对国难时的英勇无畏,而“门户无人持”则反映了国家的孤立无援状态。
  1. 写作背景
  • 时间: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遭受外敌侵扰、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
  •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和诗人。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于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授官签书宁海军节度。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多次组织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并最终壮烈牺牲。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荆湖诸戌第六》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宋词中的佳作之一。其深情厚意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 文化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该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卓越的文学造诣,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荆湖诸戍第六》不仅是文天祥作品中的一篇,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贯穿了整个宋朝,直至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思考与行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