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章贡第七十九

崆峒地无轴,江山云雾昏。
萍漂忍流涕,故里但空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章贡第七十九》是南宋时期文天祥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将具体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道,又号西樵,江西吉州人,南宋末年著名抗元英雄和文学家。他不仅是民族英雄,更是文学巨匠,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国难当头的情境下,他始终坚守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1. 诗歌原文:
  • 崆峒地无轴,江山云雾昏:这句描绘了一幅苍茫而迷离的江南水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与无奈。
  • 萍漂忍流涕,故里但空存:诗人漂泊在外,无法归家,只能忍受泪水的流淌而无法宣泄心中的悲伤,故乡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
  1. 主题解析
  • 对故乡的眷恋:通过“故里但空存”这一表述,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 对国家的忧虑:文天祥身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中的“崆峒地无轴,江山云雾昏”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局势不稳的状况。
  1. 艺术风格
  • 《过章贡第七十九》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 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的心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历史背景
  • 该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家存亡之秋。文天祥作为当时的文人,身处乱世,内心充满悲愤和无奈,因此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过章贡第七十九》作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其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还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