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母大祥

前年惠州哭母敛,去年邳州哭母期。
今年飘泊在何处,燕山狱里菊花时。
哀哀黄花如昨日,两度星周俄箭疾。
人间送死一大事,生儿富贵不得力。
只今谁人守坟墓,零落瘴乡一堆土。
大儿狼狈勿复道,下有二儿并二女。
一儿一女亦在燕,佛庐设供捐金钱。
一儿一女家下祭,病脱麻衣日晏眠。
夜来好梦归故国,忽然海上见颜色。
一声鸡叫泪满床,化为清血衣裳湿。
当年嫠纬意谓何,亲曾抚我夜枕戈。
古来全忠不全孝,世事至此甘滂沱。
夫人开国分齐魏,生荣死哀送天地。
悠悠国破与家亡,平生无憾惟此事。
二郎已作门户谋,江南葬母麦满舟。
不知何日归兄骨,狐死犹应正首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母大祥》是宋代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天祥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对孝道和忠诚的深刻体现。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又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信仰的坚持,尤其在南宋灭亡后,他始终未放弃抗元复国的志向。
  1. 诗词原文
前年惠州哭母敛,  
去年邳州哭母期。  
今年飘泊在何处?  
燕山狱里菊花时。  
哀哀黄花如昨日,  
两度星周俄箭疾。  
人间送死一大事,  
生儿富贵不得力。  
祗今谁人守坟墓,  
零落瘴乡一堆土。  
大儿狼狈勿复道,  
下有二儿并二女。  
一儿一女亦在燕,  
佛庐设供捐金钱。  
一儿一女家下祭,  
病脱麻衣日晏眠。  
夜来好梦归故国,  
忽然海上见颜色。  
一声鸡叫泪满床,  
化为清血衣裳湿。  
  1. 作品解析
  • 主题思想:《哭母大祥》反映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既有对母亲的哀悼,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 艺术特色:该诗以七言的形式展现了文天祥对亲情和责任的双重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被俘至燕山狱期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和人生悲剧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不仅要面对个人的困境,还要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 个人经历:文天祥的个人经历也与这首诗的主题紧密相关。他在宋末元初的政治舞台上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也影响了他对人生和国家的看法。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哭母大祥》采用七言古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 情感表达: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孝道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观念。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孝道情感,这种情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忠义精神:文天祥作为南宋末期的抗元英雄,其一生都在为国为民奋斗。《哭母大祥》中的“人间送死一大事,生儿富贵不得力”等诗句,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哭母大祥》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文天祥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和英雄人物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了解到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