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琴高台

泾水绀以深,古有神人潜。
灵鲔煦春藻,微波漾幽澜。
朝岑翳长岚,暮汛暖苍烟。
回首宋康王,子今定何年。
飞仙已高迈,遗踪落清渊。
至今空山夜,泠泠琴上弦。
西瞻晻霭中,霞光辉远天。
何当驾长风,一睨泾水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琴高台》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五言古诗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琴台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安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他是南宋末年的大臣和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曾与元军谈判,后脱险南归,坚持抗元斗争。

  2. 诗歌原文
    泾水绀以深,古有神人潜。
    灵鲔煦春藻,微波漾幽澜。
    朝岑翳长岚,暮汛暖苍烟。
    回首宋康王,子今定何年。
    飞仙已高迈,遗踪落清渊。
    至今空山夜,泠泠琴上弦。
    西瞻晻霭中,霞光辉远天。
    何当驾长风,一睨泾水涟。

  3. 诗句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泾水的景色和历史遗迹——琴台,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情感。诗中多次提到“泾水”,暗示了诗人的故乡或者他心中的历史场景,也反映了他对家乡自然美景的眷恋。

  4. 文化影响:作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文天祥的诗作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精神的反映。他的诗作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寄题琴高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思想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志向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