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寻幽径,青林昼掩扉。
杨花入竹静,鸟影度塘稀。
石好频移坐,波清任濯衣。
沙鸥如有意,一一近人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傍水寻幽径,青林昼掩扉。
杨花入竹静,鸟影度塘稀。
石好频移坐,波清任濯衣。
沙鸥如有意,一一近人飞。
《过无为吴氏园池》是宋代诗人方惟深的一首作品。
方惟深,字子通,莆田(今属福建)人,其一生颇为传奇。他的父亲在长洲(今江苏苏州)去世后,方惟深与弟方躬耕。尽管方惟深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举乡贡第一,但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因此他选择了与弟弟一同务农。在宣和四年(1122年),方惟深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方惟深留下了《方秘校集》十卷,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已经佚失。
《过无为吴氏园池》是方惟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傍水寻幽径,青林画掩扉”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诗句中的“扬花入竹静,鸟影度塘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此外,“石好频移坐,波清任濯衣”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最后,“沙鸥如有意,一一近人飞”,则让人感受到作者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自然界万物相互呼应、相互尊重的生命哲学。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读者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宋代文学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