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杂咏千叶白桃

岂有夭桃艳,淡然群卉中。
全身是清白,那肯媚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院杂咏·千叶白桃》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描写千叶白桃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描绘出千叶白桃花开时的自然美态,同时借以抒发诗人对清正廉洁、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 岂有夭桃艳:诗句表明作者并不推崇那些外表娇艳欲滴、易被风华所动的花朵,认为真正的美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即“清白”。
  • 淡然群卉中:这句诗描绘了千叶白桃花开放时的恬淡之态,它不像其他花卉一样争奇斗艳,而是在众多花卉中保持自己的本色。
  • 全身是清白:进一步强调千叶白桃花不仅外观清秀,更在本质上保持了纯洁无暇,不愿意迎合世俗的媚笑。
  • 那肯媚春风:这里用春风作为比喻,表达了千叶白桃花对外界诱惑的拒绝。春风本应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千叶白桃花却选择保持自己的态度,不为任何外界因素所动摇。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王十朋在《书院杂咏·千叶白桃》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千叶白桃花与其他花卉特质的对比,凸显了其独特的美和高洁的品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对千叶白桃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 情感表达:诗中的抒情色彩浓厚,通过千叶白桃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赞美千叶白桃花的高洁,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直、清廉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宋代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中,文人士大夫往往面临着道德和理想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十朋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 个人经历:王十朋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都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书院杂咏·千叶白桃》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情感的作品。王十朋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