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怀鄱阳同僚

去岁鄱阳四望亭,题分十二志同登。
眼中忽见天边月,不谓天边是固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日怀鄱阳同僚》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其诗歌原文、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浙江省乐清市的梅溪村。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
  • 王十朋在仕途上曾历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后任饶、夔、湖、泉诸州知州,并在乾道七年(1171年)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在政治生涯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 诗歌原文
  • 《伏日怀鄱阳同僚》这首诗以“伏日”开头,描绘了夏日里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固陵”与“天边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1. 主题内容
  •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通过回忆与同僚一起登高望远的经历,诗人展现了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1. 艺术特色
  • 王十朋的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在《伏日怀鄱阳同僚》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 王十朋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种创作风格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1. 历史背景
  • 宋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活跃,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王十朋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

王十朋的《伏日怀鄱阳同僚》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友情和怀旧的情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