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谢公岭

十年九行役,屡经此山中。
爱山不厌观,每愧行匆匆。
大士瞻矩罗,骚人思谢公。
一生看不足,语如白头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度谢公岭》是一首由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诗人生平:王十朋,字龟父,号梅溪,生于北宋,卒于南宋。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诗、词、散文著称,其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王十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创作了众多传颂至今的佳作。
  2. 诗词原文:《度谢公岭》原文如下:
    十年九行役,
    屡经此山中。
    爱山不厌观,
    每愧行匆匆。
    大士瞻矩罗,
    骚人思谢公。
    一生看不足,
    语如白头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感慨。通过反复提及“谢公”,暗示着诗人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深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渴望效仿他们的精神风貌。同时,诗句也流露出一种人生迟暮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3. 诗歌鉴赏:从诗歌本身来看,《度谢公岭》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十年九行役”反映了王十朋一生奔波劳碌的官场生涯,而“大士瞻矩罗”则可能暗指他对于道教思想的某种向往或认同。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十朋的《度谢公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抒发。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