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箧同游璧水春,桥门争看笔如神。
忽传紫塞军声急,尚喜青山草色新。
傥有风云起英卫,可无胶漆似雷陈。
况闻作尉功奇绝,兵入潢池不动尘。
和刘宾王县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宾王县尉》是唐代诗人王庭圭所作,这首诗以鼓箧同游璧水春的意境开篇,描绘了一幅春天里桥门争看、笔如神的生动画面。诗中通过描述忽传紫塞军声急、尚喜青山草色新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与珍视。
在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时,可以发现它不仅展现了王庭圭雄浑的诗歌风格,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诗中“鼓箧同游璧水春”一句,通过“鼓箧”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文人雅集、共同游赏的愉悦情感,而“春”字则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王庭圭作为一位性格伉厉的诗人,其诗歌往往具有雄浑的力量和深沉的情感。在《和刘宾王县尉》中,这种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忽传紫塞军声急,尚喜青山草色新”一句,既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又不失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对比和转折,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历史角度来看,《和刘宾王县尉》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唐朝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庭圭创作这首诗,既是对个人时代的一种回顾,也是对国家安定和平的一种颂扬。通过这样的作品,诗人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和刘宾王县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以及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心态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