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抱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状况。

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安石:宋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政治生涯充满变革精神,推行新法改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如《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诗句,展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哲学思考。
  1. 诗歌原文
  •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 译文:手中握着官方文书离开神坛,远地客人远远就能感知宴席上的酒香。门前的房屋不都是白墙黑瓦,春草之中不乏穿着青色官袍之人。仕途之路漫长并不妨碍我的志向,清廉之志从不追求高位。家中孝顺友爱恪守家规,想必能够保持清白之身留给子孙。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细节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官场生活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朱兄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以及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思考。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尽管身处官场,但诗人并未沉溺其中,而是保持着一种清醒和独立的态度,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1. 写作背景
  • 政治环境:王安石所处的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与保守势力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因此,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 个人经历:王安石自身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早年即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但因直言进谏而多次遭遇打击,最终得以重新崛起。这些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命运的感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1. 思想价值
  • 现实主义:王安石的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批判精神:王安石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现实,而是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这种批判精神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价值,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仕途感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的作品。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敏感洞察和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追求社会责任的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