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
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
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
次韵春日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弥逊《次韵春日即事》
在宋朝时期,李弥逊是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他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门可罗雀、落花狼藉的景象描写,反映了世态的冷暖和人心的变化。
“小雨丝丝欲网春”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小雨,它轻轻洒下,仿佛在织网捕捉着春天的每一分生机。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落花狼藉近黄昏”,则是对落花场景的具体描绘,落花遍布,杂乱无章,与黄昏时分的景色相映成趣,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车尘不到张罗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繁华与自身清寂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张罗地通常指繁忙的商业或政治场所,而这里的“车尘不到”意味着诗人所处之地人迹罕至,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宿鸟声中自掩门”,则是诗人在一天的喧嚣后回归平静生活的场景。鸟儿的鸣叫伴随着夜晚的宁静,诗人在这宁静之中独自关上了家门,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弥逊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在宋朝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或许能够触动那些经历过类似境遇的人们的心弦,引发共鸣。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李弥逊的《次韵春日即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复杂的社会情感和人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