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欣逢盖共倾,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
送熊伯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熊伯通》是一首由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词原文
岁暮欣逢盖共倾,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诗词翻译
岁末之时,我有幸与你共同欢聚,我们畅谈彼此的志趣和经历。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不应忘记这份情谊。经过官场上的历练后,我的心更加坚定和坚韧。当我回到故乡时,眼中看到的景色更加清晰。月光照耀着江面,独自明亮;梅花盛开的季节,春意盎然。关河之间,传递着真实的消息;而我作为一位游子,还能听到治理国家的声音。创作背景
《送熊伯通》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所作。当时王安石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江宁府签判,途经金陵(今南京),与熊伯通相会并赋诗以赠。此次会面,不仅加深了两人的感情,也使得王安石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理想的看法。此诗反映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以及他对于友情、仕途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王安石的《送熊伯通》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情感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语言韵味,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王安石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