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永庆院秀老

禅房借枕得重攲,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永庆院秀老》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曾多次因政治改革而遭遇反对。在文学上,王安石同样有卓越的贡献,其诗作以雄健有力、意蕴深远著称。
  • 创作年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无法精确考证,但根据内容来看,它应当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之一。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此诗通过描述禅房中的闲适生活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禅房”一词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借枕得重欹”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禅修中得到的安宁与自在。
  • 情感表达:通过对“陈迹翛然尚有诗”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慨。而“与我公皆老矣”一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暮年的无奈与哀愁。最后,“拂天松柏见栽时”则寄寓了诗人对生命延续和自然更迭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 作品影响
  • 艺术特色:王安石的诗歌语言简练,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拂天松柏见栽时”等意象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格外生动和具有哲理性。
  • 历史地位:王安石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在宋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示永庆院秀老》不仅是王安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