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冲卿月晦夜有感》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精湛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与杜甫、李白并称“唐宋四大诗人”。他的诗风以雄浑大气、锐意进取著称,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诗歌原文:
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
楼歌客尚饮,酪酊不畏雪。
巷哭复有人,邻风送幽咽。
纷然各所遇,悲喜孰优劣。
君方感庄周,浩荡摆羁絏。
归来亦置酒,玉指调弦拨。
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
- 诗歌解析:该诗通过对比夜幕下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慨。首联“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描绘了一幅夜晚天空中星星月亮的朦胧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颔联“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则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流逝。颈联“楼歌客尚饮,酪酊不畏雪”反映了社会中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不屈的精神。尾联“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含义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 诗歌鉴赏:《酬冲卿月晦夜有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安石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成就,更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不仅是王安石诗歌作品中的精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思想文化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人生和社会问题时的态度和选择。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要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