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一宫楼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攲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太一宫楼》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该诗通过描绘荷花凋谢和杨柳飘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人物生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尤其是在推行变法改革中,他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雄浑大气著称,其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
  • 文学成就:王安石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引人注目。他的诗作多以议论为主,但也不乏抒情之作,如本篇《西太一宫楼》。他的词作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1. 诗歌原文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凋谢和杨柳飘风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中的“荷尽”象征生命的结束,而“菊残”则暗示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这种从自然景象中提炼出的哲理,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象。
  • 乡愁与亲情:王安石在诗中还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他通过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抒发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父兄同游之乐的回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个人情感经历的抒发。

王安石的《西太一宫楼》不仅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意义也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