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秦寿之见赠三首

人言韩孟才相高,欲将诗骨追诗涛。可怜寒谷瘦不毛。
青蒿倚松亦浪语,遂令后世称同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秦寿之见赠三首》是宋朝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篇诗歌,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才情和友谊来表达作者的感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创作此类答谢诗闻名。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其文学成就在宋代诗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 我听说韩愈和孟郊才情出众,他们追求诗歌的境界如同追逐波涛一般。可惜的是,在贫瘠的山谷之中生长的草木瘦弱而无力。
  • 我听闻青松倚靠着高高的大树,也不过是一种无谓的自夸。因此,后世称颂他们为同道中人。
  1. 诗歌赏析
  • 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扬,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的“甜均食蜜无中边”与“浊醪粗饭自不恶”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物质享受的看法,认为简单的食物也能带来满足和幸福,不必过分追求奢华。
  • 诗中还蕴含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如“青高倚松亦浪语”,意指即使是高耸入云的松树,也只是徒劳地攀谈而已,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1. 社会评价
  • 《酬秦寿之见赠三首》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不仅因其艺术成就,更因其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这首诗被视为宋诗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

王之道的《酬秦寿之见赠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反映生活美学的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