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西溆明月楼韵

宣和栋宇镇东城,平野苍然一眺明。
叠嶂有情宜晚对,两溪无奈向西倾。
招邀风月标严句,麾斥云烟醒鲁楹。
谁倚阑干来点检,渡头终日有舟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曹西溆明月楼韵》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了研究宋代诗词不可多得的珍品。下面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王柏,字会之,号鲁斋,生于公元1197年,卒于公元1274年,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他少时仰慕诸葛亮,自号长啸,三十岁后改号为鲁斋。王柏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持丽泽、上蔡等书院。他在度宗咸淳十年逝世,享年七十八岁,谥文宪。他的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其著作大多已经散佚。

  2. 作品内容:在《和曹西溆明月楼韵》中,王柏描绘了宣和年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诗中的“宣和栋宇镇东城,平野苍然一眺明”两句,通过使用“宣和”、“栋宇”等词汇,展现了当时建筑的雄伟和城市的繁荣景象。此外,“两溪无奈向西倾”则形象地刻画了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3.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音律和谐。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王柏卓越的诗歌才华。尤其是“招邀风月标严句,麾斥云烟醒鲁楹”两句,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追求自然美和哲理性的特点。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曹西溆明月楼韵》不仅是王柏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