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钱学老

鲁国黔娄死,升堂吊者谁。
不邪能至此,千载有妻知。
凛凛默成德,清风百世师。
舅甥贫到底,终老外家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钱学老》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对钱学老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号鲁斋,出生于金华(今属浙江)的婺州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少时仰慕诸葛亮的风范,自号长啸,后改以“鲁斋”为号,表明其崇尚儒家的道德理念。王柏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除了《哭钱学老》外,他还著有《诗疑》、《书疑》等作品。

《哭钱学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主题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诗歌原文与翻译:《哭钱学老》全诗如下:“鲁国黔娄死,升堂吊者谁。不邪能至此,千载有妻知。凛凛默成德,清风百世师。舅甥贫到底,终老外家祠。”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说,黔娄死了,到他的家中吊唁的人是谁呢?因为他的德行不正,所以世人都不认识他。但他依然默默无闻地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诗中的舅甥指的是王柏自己和钱学老的关系,他们两人都是贫困出身,但王柏始终未忘恩师钱学的教诲,直至晚年仍选择在家乡外家的祠庙中度过余生。
  •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黔娄死后无人知晓的描写,反映了钱学老虽然生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但他的高尚品德却得到了后世的尊敬和传承。诗中“不邪能至此,千载有妻知”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钱学老虽遭误解却仍然保持正直不阿的赞赏。“凛凛默成德,清风百世师”则赞扬了钱学老的品德如同清风般流传百世,成为后世学者的楷模。最后一句“舅甥贫到底,终老外家祠”则揭示了王柏对钱学老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晚年归宿的关心与祝福。

王柏在《哭钱学老》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对钱学老个人品格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道德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世的一种期许。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到王柏对于道德坚守和传承的重视,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