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秘校

野客从谁忽解颜,乐闻高论厌樊间。
致身富贵时宁少,仕道功名古亦艰。
好说青山从我老,当分白日与君闲。
扁舟闻说明朝别,何日音书可到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和秘校”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送别一位名叫“秘校”的朋友时的情感体验与所思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歌原文:

送和秘校
江水清如玉,山人去不还。
白云空有意,明月有情难。
路转千家暗,林深一片寒。
何须问行止,吾已醉中看。

二、诗歌解读:

  1. 江水与山人的意象:诗中的“江水清如玉”用来形容清澈见底的江水,象征着纯洁无暇;而“山人去不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2. 白云与明月的象征意义:“白云空有意”,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或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明月有情难”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孤高与不可亲近的特性,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3. 道路与山林的描写:“路转千家暗”描绘了道路两旁的人家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的景象,暗示了离别带来的孤独感和距离感。而“林深一片寒”则通过寒冷的气息传达了山林的幽静与深邃,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安详。

  4. 饮酒作乐的表达:“何须问行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和关心,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不安。然而,“吾已醉中看”则以饮酒消愁的方式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和洒脱,尽管内心有所波动,但仍然选择以饮酒来缓解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5. 情感的释放与解脱:“我亦飘零久”反映了诗人自身历经漂泊、流离失所的辛酸经历,而“故人入我梦,明晨坐相待”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

  6. 结尾的感慨与展望:“我亦飘零久”与开头的“江水清如玉”形成呼应,再次强调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与孤独。而“故人入我梦,明晨坐相待”则预示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诗人将与友人重逢并在梦中相见的情景。这不仅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恩之心。

《送和秘校》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通过对江水、山人、白云、明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道路、山林等场景的刻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艺术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