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侍郎赠晁倅

昭德文公百孙子,存者风流今尚几。
封胡羯末定可人,往往高吟笑侯喜。
自期不解世俗书,肯学持竿钓温水。
江国萧条一郡丞,万事得君无不理。
窗间五老亦多情,点缀青天一张纸。
庾楼明月清宵起,夜夜柴桑空故里。
黄垆日日曲江头,曲声日日关山里。
使君勿厌簿书烦,解有哀猿醒俗耳。
诗中能事了几人,智有三公力任鄙。
郑翁老自爱诗情,馀事纷纷不挂齿。
一篇长韵十四词,付与鹍弦作桃李。
我于此事亦何有,盛事与翁传不朽。
摇瞻小队到柴桑,采采黄花荐清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郑侍郎赠晁倅》是宋代王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密切相关,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志向。

《和郑侍郎赠晁倅》的原文如下:
昭德文公百孙子,存者风流今尚几。
封胡羯末定可人,往往高吟笑侯喜。
自期不争世俗书,肯学持竿钓温水。

下面将逐一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人介绍及创作背景
  • 王洋:作为《和郑侍郎赠晁倅》的作者,王洋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对文学有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据资料显示,他在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时事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其是在宋朝中后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中“封胡羯末定可人”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英雄豪杰的崛起。
  1. 诗篇内容解析
  • 首句含义及意象:“昭德文公百孙子,存者风流今尚几?”这两句通过对比来强调文才与风骨的传承,昭德文公象征着高尚的文化与道德,而“百孙子”则暗示了这种文化的长久和不朽。
  • 第二句含义及意象:“封胡羯末定可人,往往高吟笑侯喜。”这里的“封胡羯末定可人”可能是指乱世之中仍然有人保持着高洁的品质,而“往往高吟笑侯喜”则描绘了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幽默感的生活态度。
  • 第三句含义及意象:“自期不争世俗书,肯学持竿钓温水。”这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的态度,诗人不愿意被世俗束缚,而是选择像渔夫一样静待时机,不急于求成。
  1. 艺术特点分析
  • 语言特色: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如“自期不争世俗书”等句子,不仅传达了作者的思想,也展现了其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每一句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且富有深意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都让人读后久久难以忘怀。

王洋的《和郑侍郎赠晁倅》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更是一个关于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