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其二迎春日作

胜子幡儿袅鬓云。钗头绝唱旧曾闻。江城喜见又班春。
拂柳和风初有信,欺梅残雪已无痕。只应笑语作春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其二迎春日作》是宋代诗人丘崇的作品,而非清朝方岳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丘崇(公元1068~1129年),字仲达,号玉山先生,福建长乐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宋哲宗时因直言极谏而被贬为道州司马,晚年归隐于家乡,与苏轼等文人交往密切。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1. 作品原文
    胜子幡儿袅鬓云,柳梢清浅淡春痕。绿阴似欲迷人眼,芳草犹能引恨魂。
    春风不解留春住,紫陌长寒有晓昏。一色花光浮水面,半篙烟浪入湖浑。

  2. 作品赏析

  • 意象生动:诗中“胜子幡儿袅鬓云”用飘逸的柳絮比喻女子的发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柳絮在空中飘舞的美丽景象。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真挚而深刻。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完成于宋哲宗时期的某一年春日,当时丘崇被贬至道州担任司马。在远离京城的日子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丘崇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 语言精炼:诗中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不失韵味,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 启发思考: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诗人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
  1. 影响评价
  • 《浣溪沙·其二迎春日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颂并多次被引用和改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浣溪沙·其二迎春日作》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景和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