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易

易理分明在画中,谁知易道画难穷。
不知画意空笺注,何异丹青欲画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讲易》文学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七言诗,由鲍照所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周易》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关于《讲易》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生平: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出生于东海郡涟水县(今江苏涟水北)。他的一生颇为坎坷。鲍照早年为了谋求官职前往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以志。元嘉十六年(439年),他获得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后来到江州任刺史。然而,因刘义庆病逝,鲍照失职而归家。他在后晋安王刘子勋与宋明帝争夺皇位时被乱军所杀,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鲍照擅长七言歌行,语言劲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为唐代李白、高适等人的创作提供了影响。

  2. 创作背景:《讲易诗》是鲍照在官场失意后的抒情之作,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3. 主题思想:《讲易诗》通过对《周易》卦爻辞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周易》的语言特色,如重言、双声叠韵等,使得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讲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世,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