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浮名想,都缘耐寂寥。
小斋坐听雨,野渡立看潮。
岁月吟边过,忧愁醉里消。
早知书分浅,悔不学渔樵。
浮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浮名》是一首由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该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浮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名利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和探讨的重要文本。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浮名》: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被誉为“诗魔”。在政治生涯中,白居易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工作,是一位兼具文学才华与政治智慧的历史人物。
诗作背景:《浮名》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白居易在仕途上有过辉煌,但同时也经历了多次官场的起伏和挫折。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名利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名利追求的反思和批判。
诗作内容:《浮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写道:“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名利,向往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理念。诗句中的“何处车尘不到”意味着世间纷扰,而“江天如许”则描绘了一种开阔无垠的自然景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彰显出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艺术特色:《浮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语言平实、意境深远。白居易擅长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使诗歌既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此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升华。
《浮名》作为一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