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升沉不足悲,羡君操履是男儿。
左迁郡印辞纶阁,直谏书囊在殿帷。
未有佥谐徵贾谊,可无章疏雪微之。
朝行孤立知音少,闲步苍苔一泪垂。
寄田舍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田舍人》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王禹偁,字元之,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他于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端拱初为右拾遗、直史馆,上《御戎十策》。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真宗即位后,曾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等五事。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降知黄州,后迁蕲州卒。在官场以刚直敢言著称,工诗文,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等作品。
原文赏析:《寄田舍人》全诗共有四句,表达了王禹偁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及自身政治遭遇的感慨。诗中“出处升沉不足悲”展现了他对人生得失超然的态度;“羡君操履是男儿”则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扬;“未有佥谐徵贾谊”和“可无章疏雪微之”则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期待。最后两句“朝行孤立知音少,闲步苍苔一泪垂”描绘了他在孤独中行走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哀伤之情。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见长,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自身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作为王禹偁的作品之一,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寄田舍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情感的诗歌,也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