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古佛留心印,岩下高人新受持。
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
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
他日证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
师心主人作飞锡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师心主人作飞锡岩》是一首宋代王迈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领悟。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岩头古佛留心印”与“岩下高人新受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精神的理解。紧接着“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则转向了对佛性与人性的探讨,揭示了一切法无自性、无我相的本质。这种对比和转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师心主人作飞锡岩》中,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在“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这一句中体现出了一种超脱物外、洞察世间万象的智慧。诗人似乎在告诫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困扰,而应学会在梦中寻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从历史背景上分析,王迈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迈通过《师心主人作飞锡岩》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他日证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未来世界和平、人类觉悟的期望。这种超越时代的精神,使得《师心主人作飞锡岩》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历史的见证。
《师心主人作飞锡岩》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欣赏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