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
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
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
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
过董叔达故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休的《过董叔达故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董孝子董黯一生的赞美和对其孝行的高度赞扬。下面是对《过董叔达故居》的介绍:
作者简介:王休,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深受后世喜爱。他的诗歌不仅在宋代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原文:《过董叔达故居》原文如下:“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这首诗歌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对董黯孝行的深切赞赏。
诗词赏析:《过董叔达故居》不仅仅是对董黯个人品质的颂扬,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诗中的“短石拂荒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景象,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董黯生活的环境;“诵君孝行全”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即赞美董黯完全符合儒家孝道的行为。
创作背景:据《慈溪县志》记载,董孝子宅位于宋时的慈湖书院谈妙涧东,宅东数十步即为普济寺。这里不仅是董黯的家,也是他尽孝的地方。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节日或庆典中所作,用以赞颂董黯的孝行和高尚品德。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过董叔达故居》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颂扬,更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弘扬。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能够在欣赏中获得道德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王休的《过董叔达故居》不仅是一首表现对古代孝行高度赞扬的诗词,更是一部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古代文人对于道德行为的推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