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御园梅下

主人铁石广平心,白玉堂中特细吟。
已觉江南得春晚,悬知塞北更寒深。
放开清影登文局,写出孤芳入素琴。
保养阳和调鼎实,岁寒莫受雪霜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御园梅下》是宋代诗人王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主人在御花园中赏梅的情景,还表达了他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欣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王遂,宋朝人,其创作背景和生平信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品格。

  2. 诗歌原文
    铁石广平心,白玉堂中特细吟。
    已觉江南得春晚,悬知塞北更寒深。
    放开清影登文局,写出孤芳入素琴。
    保养阳和调鼎实,岁寒莫受雪霜侵。

  3. 诗意赏析

  • 铁石广平心:这句用铁石比喻主人的坚贞不屈,广平则暗示其胸怀广阔。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出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 白玉堂中特细吟:白玉堂象征着高雅的文化氛围,主人在其中细致地吟咏诗文。这表达了主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专注。
  • 已觉江南得春晚:这里的“江南”指代主人所在之地,春天的到来让他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北方更为严寒的气候。
  • 悬知塞北更寒深:通过对北方环境的想象,加深了读者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增强了作品的意境和深度。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意象,如“铁石”、“白玉堂”、“清影”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对比衬托:通过对南北不同地域的对比(南为江南之春,北为塞北之冬),突出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
  1. 文化意义
  • 自然美的追求:王遂通过描写御花园中的梅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珍视。
  • 道德情操的体现:诗中的“铁石广平心”和“白玉堂中特细吟”等表述,反映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坚定的信念。
  1. 鉴赏评价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饮御园梅下》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成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 思想内涵:《饮御园梅下》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

《饮御园梅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和道德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