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不疑雪中书怀见寄

直道免三黜,敢云羞小官。
盘餐红粟涩,衣桁黑貂寒。
画府容身易,侯门曲意难。
荆扉盈尺雪,有客问袁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不疑雪中书怀见寄》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官场困境时的内心感受和对清廉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阐述:

  1. 诗歌原文
    直道免三黜,敢云羞小官。盘餐红粟涩,衣桁黑貂寒。
    画府容身易,侯门曲意难。荆扉盈尺雪,有客问袁安。

  2. 创作背景

  • 司马光是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累官至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等职。他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因出知永兴军,后在洛阳退居十五年,专修史书,直至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用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司马光去世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1. 诗歌鉴赏
  • 直道免三黜:表达了司马光对正直政治道路的追求和坚持。司马光在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过程中,多次与变法派辩论,因此遭遇了多次贬谪。这里的“直道”指的是正直的政治道路,而“免三黜”则是指避免三次被贬谪的命运。司马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正直政治道路的坚守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 敢云羞小官:反映了司马光对官职的看法。司马光认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官职,也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不随波逐流。这里的“羞小官”意味着司马光不愿意为了追求功名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 盘餐红粟涩,衣桁黑貂寒:描绘了司马光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盘餐红粟涩”指的是食物的粗糙和难以下咽,而“衣桁黑貂寒”则描述了穿着破旧衣物的寒冷。这些细节描绘了司马光在官场上所面临的困境和艰辛。
  • 画府容身易,侯门曲意难:表达了司马光对名利场的厌恶和对清廉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画府”指代官场中的权势之家,而“侯门”则指代富贵之家。司马光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中心的厌恶和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
  • 荆扉盈尺雪,有客问袁安:展现了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和谦逊态度。这里的“荆扉”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盈尺雪”则形容积雪覆盖的情景。有客人来访,向袁安(东汉名士)请教,体现了司马光的谦和以及他的高尚品格。
  1. 主题思想
  • 坚持原则:司马光在诗中多次提及坚守原则,如“直道免三黜”,“敢云羞小官”,都表达了他不为权势所动摇,坚守自己政治立场的决心。
  • 追求清廉生活:通过描写生活条件艰难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需要,也是对当时官场现状的批评和反思。
  • 拒绝趋炎附势:通过对比官场与个人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趋炎附势行为的反感。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司马光的这首诗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整首诗语言简练朴实,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体现了司马光严谨的文学风格。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人生和社会现象,使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性。

《酬不疑雪中书怀见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精神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国家、社会、个人价值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