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雨花台

试扶鸠策上烟霞,尚想当年天雨花。
潮熟野航归别浦,雪干宿鹭点晴沙。
高连西竺三千界,俯眺南阳十万家。
更欲云开穷远目,郁葱起处认中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雨花台》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作品之一,描绘了诗人在南京雨花台的游览情景。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以下将对文学作品《游雨花台》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贺铸,字方回,号东山居士,南宋词人,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贺体”。其词以豪迈奔放见长,情感真挚深沉,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部分:《游金陵雨花台》
    迢迢朱雀航,飞盖共淩越。
    东风石子冈,芳草微径绝。
    生公法堂在,清夜贮明月。
    回认城郭游,春华烂晴雪。
    长烟动江隩,微云泊山胁。
    连樯去迟回,白鸟屡明灭。
    江山信清丽,人物久销歇。
    戍堡定荒凉,投身计何拙。
    尘衫与汗马,端为老生设。
    李侯朱门俊,许与尽时哲。
    俛首就微班,刚肠颇摧折。
    人生特眠饭,似是此身切。
    岁晚赋归田,非君复谁结。
  • 翻译部分
    遥远的朱雀桥,车马一同飞驰穿越。
    东风拂过的石子岗,只有小路旁的芳草稀疏。
    生公寺的法堂,夜晚里月光明亮如洗。
    回望城中的景色,春天的景色美丽如同初雪。
    长烟随风飘荡,江面雾气缭绕。
    帆船缓缓前行,时而消失在视线中,时而又出现。
    江山如此清丽,但人却渐渐稀少。
    要塞的城池已变得荒凉,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前程。
    尘衣和汗水,都是为了老成持重。
    李侯(李纲)作为权贵,可以成为时代的贤人。
    低头俯首成为小官,我的刚直性格受到挫折。
    我的人生只求一餐安稳的饭食,似乎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到了年老的时候,我只能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除了你还能是谁呢?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雨花台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的“繁花的都市荒凉了”等句子,透露出作者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 贺铸在这首诗中也流露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对生公寺的描述,以及对比城中繁华与野外荒凉的场景,诗人展现了一种英雄末路、理想破灭的悲凉感。
  1. 文化意义
  • 雨花台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诗人如何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1. 现代意义
  • 在现代语境下,雨花台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阅读《游金陵雨花台》,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启发现代人对于自然美和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考。

《游金陵雨花台》不仅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