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夫王知录挽辞

闻说先生效一官,清风已自迫人寒。
功名未究黄粱梦,云汉先成白玉棺。
润屋何妨藏万卷,过庭咸喜得双鸾。
武陵仙窟君归去,落莫桃花泪不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夫王知录挽辞》是宋代诗人史浩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史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诗作以典雅著称,常反映出他对时事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2. 创作背景:史浩在诗中提及的“闻说先生效一官”,暗示了对逝者的生前事迹的追忆。通过“清风已自迫人寒”等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逝者生前高洁品行的赞赏。

  3. 艺术手法:史浩在《姑夫王知录挽辞》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功名未究黄粱梦,云汉先成白玉棺”,既展现了对逝者生前功名的追求和梦想的破灭,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尊敬。

  4.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尤为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学中特有的家庭观念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性。

  5. 文化价值:《姑夫王知录挽辞》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重要资料。

《姑夫王知录挽辞》不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