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金飙猎猎受降旌,虎帐累累细柳营。
坐屈遐荒三百万,何须掠地与屠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甫的《和奉和严公军城早秋》是一首赞颂严武将军治军有方、声威显赫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一。
  • 严武:唐代著名将领,封郑国公,曾任蜀州刺史,后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平定吐蕃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诗作原文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秋风袅袅动高旌”描绘了一幅边关秋夜的景象,秋风轻拂旗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
  • 战略部署:提到“玉帐分弓射虏营”,展现了严武作为将领的英明决断和高效指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情并作出正确的战术布置。
  • 战绩回顾:“已收滴博云间戍”意味着收复失地,巩固了边防;“欲夺蓬婆雪外城”则表达了夺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1. 创作背景
  • 战争背景: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边关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国家安全。
  • 作者经历:杜甫本人在战乱时期多次流离失所,见证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因此对边防军的英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赞美。
  1. 艺术特色
  • 用典:诗中使用了“秋风”和“玉帐”等意象,通过传统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对比:通过前两句的描绘和后两句的战略展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严武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心。

在了解这些背景信息的基础上,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杜甫《和奉和严公军城早秋》的艺术魅力以及它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