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某道人

赤脚蓬头古观旁,沉迷人海意茫茫。
公卿见了无奇特,更说长生别有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 道人》是叶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叶适(11世纪),字正则,号水心先生,宋温州永嘉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叶适在学术上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其思想影响了后世多个学派。他的政治生涯也颇为坎坷,曾数次参与抗金战争,并因直言进谏被贬职。尽管如此,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著作。他的《水心文集》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1. 诗词原文
    赤脚蓬头古观旁,沉迷人海意茫茫。
    公卿见了无奇特,更说长生别有方。

  2. 诗歌解析

  • 首句“赤脚蓬头古观旁”:描述了诗人与一位道人的生活环境。”赤脚蓬头”描绘了道人简朴的外表和他可能的生活方式。”古观旁”则暗示了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寺庙或道观,周围环境清幽,远离尘嚣。
  • 第二句“沉迷人海意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迷茫。”沉迷人海”暗示了诗人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意茫茫”则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 第三句“公卿见了无奇特”:反映了诗人对权贵阶层的看法。在这里,”公卿”指的是古代的高官贵族,而”无奇特”则表示这些权贵并不理解或尊重诗人的思想和追求。
  • 第四句“更说长生别有方”:揭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长生”是许多古代文人的梦想,而”别有方”则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
  1. 主题思想
  • 超越尘世:通过描写道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不满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诗人通过对比公卿和普通百姓对道人的不同看法,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 对知识的尊重与批评:通过批判朱熹学说,诗人展现了他对知识追求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赠 道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宋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 哲学探讨:通过对道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社会价值和人类追求的深入思考。
  • 文化象征:在中国文化中,道教和佛教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诗人通过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这两种宗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 现代应用
  • 教育应用:《赠 道人》可以作为中学甚至大学的文学作品选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
  • 文化研究:研究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来探索宋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 艺术创作: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情感和思考,可以为现代艺术家提供灵感,促进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赠 道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知识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