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从西域馨香异,翻作东篱品目新。
悟此肯为微利役,殷勤来赏属幽人。
末利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末利菊》是一首宋代徐集孙的诗作,它描绘了末利菊的独特风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雅之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瑶华细簇翠廉纤,耐得篱边晓露淹。晚节清香犹更好,虽名末利不趋炎。
诗歌赏析:《末利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瑶华细簇翠廉纤”中,诗人以瑶华(美玉般的花朵)比喻末利菊的娇嫩和精致,形象地描绘了末利菊在清晨露水中的姿态,既显其秀美又带有一种轻盈之感。”晚节清香犹更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末利菊晚节依然保持清香、不随波逐流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勾勒出末利菊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创作背景:徐集孙,字义夫,生活在宋朝,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徐集孙的这首《末利菊》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末利菊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
《末利菊》作为徐集孙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传递着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