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周庞斋居士

召公八十入为相,太公八十出为将。赵州八十方行脚,钟离八十离尘劫。
古者八十方施为,何况百岁七十稀。居士而今七十七,黄发皓齿修庞眉。
汉时栾巴七十七,红炉炼就一朱橘。晋郑思远七十七,方与葛洪一相识。
我知居士神仙人,蓬莱路上空月明。人间宿留不肯归,老松筋骨鹤精神。
性海淡淡寒潭莹,心天耿耿银河静。有一孟子耕书田,有一季子鏖笔阵。
弄璋弄瓦遂箕裘,双凤飞鸣椿树秋。寿山福海身优游,掇取酒船相拍浮。
南极一点夜照耀,劝君迟赴玉皇诏。既到人间不住千百年,归去空被老彭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周庞斋居士》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之一,白玉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庞斋居士的赞美与祝愿。

白玉蟾(1119—1209),南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和诗词家,字玉隆,号葆光、紫阳子、白祖翁,人称“白玉蟾祖师”。他生于江西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白玉蟾不仅在道教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其诗词作品也深受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以道教哲理、自然景观以及个人生活经历为题材,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风格。

白玉蟾通过《赠周庞斋居士》这一作品,巧妙地融合了道教文化与个人情感。《赠周庞斋居士》中,白玉蟾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人物来表达对周庞斋居士的敬仰和祝福。例如,他引用召公、太公等历史人物八十岁后仍然积极行善的故事,来比喻周庞斋居士的高尚品德;又通过赵州八十方行脚,钟离八十离尘劫的描写,来表达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白玉蟾还用“黄发皓齿修庞眉”这样的诗句,描绘了居士年事虽高但精神矍铄的形象,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白玉蟾作为宋代道教诗词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赠周庞斋居士》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价值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白玉蟾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了一种对于自然和谐、内心平和的追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白玉蟾的《赠周庞斋居士》不仅是一首充满道教色彩的诗词,更是一段蕴含深刻哲理的人生体验。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窥见一位古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与人性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