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高士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土釜,莫令铅汞分。
子母既相感,火候常温温。
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潘高士》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意义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与译文
  • 《赠潘高士》原文为白玉蟾所作,内容如下: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 译文为:“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1. 作品注释
  • 冬至指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节,古人认为此时炼丹可以提升阳气;夏至则是另一个节气,同样用于修炼内丹。
  • “朱砂”和“水银”,在道教中常被用作炼丹的材料。白玉蟾在此诗中表达了通过冬至和夏至时节的特定操作,可以使道家的金丹修炼成功。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白玉蟾的这首短诗,语言朴实而深奥,充满了道教哲学的思想。他通过描述冬至和夏至这两个特殊时节的炼丹活动,展示了道家炼丹术中的子午阴阳理论,即利用自然规律进行修炼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 白玉蟾的这种表述方式,不仅展示了他对道家学说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法则的独特把握。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写作背景
  • 《赠潘高士》的创作背景,据史书记载,发生在宋宁宗时期。白玉蟾是当时著名的道士和学者,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道教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 此诗的创作可能是为了传授给同道中人或弟子关于道家炼丹术的知识,强调在特定时间进行特定的修炼活动的重要性。
  1. 文学意义
  • 作为宋代诗歌的一部分,《赠潘高士》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白玉蟾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此诗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哲学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除了上述分析外,以下是一些额外的信息,可能会对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 白玉蟾作为一位道教学者,其作品中透露出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 在探讨《赠潘高士》时,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例如从道教炼丹术的角度、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等,以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 当代社会虽然科技昌明,但对自然法则和生命哲学的探讨仍具有重要意义。白玉蟾的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智慧的重新认识,促进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赠潘高士》不仅是白玉蟾个人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