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城西谢知堂

蓬莱山上神仙翁,道貌挺挺乔如松。
双眸炯炯黑于漆,脸边隐隐如桃红。
有时仰天笑开口,撮起昆仑归右手。
忽然虚空跌落地,不觉满腹藏星斗。
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
打破混沌揣出骨,拈起芥子贮山河。
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
笑把葫芦禁鬼神,杖头挑起山和水。
栾巴噀饭飞成蜂,左慈剪艾化为龙。
夏月梅花冬月电,似此伎俩问吕钟。
撮土为香犹是假,水底麒麟取作酢。
鬼神眼睛突出外,无根树下骑铁马。
工夫到处戏极时,拈弄造化如儿嬉。
大虫舌上翻筋斗,却笑金刚学画眉。
女皇要补西天窍,炼石不得羲皇笑。
秦皇凿山通四溟,汉帝掣之一长笑。
先生手持没底篮,出有入无犹不凡。
携此道术问四海,洞宾今正觅同参。
盏里绵包或聚散,火里游鱼水里雁。
黄鹤楼前大醉时,撑眼撮与钟离看。
水盆搅散五色沙,满地写出龙蛇花。
自将一盏逡巡酒,敢向人前化作茶。
笊篱里面一条路,透入青霄云外去。
十字街头开铺席,翻手覆手成云雨。
如今天下觅无人,似君道术真入神。
踏遍江湖今几春,都来一个云水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城西谢知堂》是清代文学家张岱为其好友谢知堂所写的一篇散文诗。谢知堂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期间,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人,擅长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张岱通过这篇散文诗表达了对谢知堂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其人格、学问的敬仰。

张岱在文中回忆了与谢知堂的一些往事,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友情、学识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文章以“赠”为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谢知堂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赠城西谢知堂》全文如下(节选):

城西有故宅,主人谢知堂者,少贫力学,晚成进士,官至郡守。然性孤峭,喜山水,筑小园于城西,种花植竹,日与诸友游其间,不问世事。余尝过之,见其园虽小,而布置精致,曲池流水,山石奇秀,颇似江南园林。知堂居其中,如鹤立鸡群,清高自许,不为尘嚣所染。

一日,知堂邀余游园,余往,见其坐石上,手持一琴,正调弦弹之。知堂指月朗照,对余曰:“此夜风静云闲,吾欲弹一曲《高山流水》,请听何如?”余闻之,心旷神怡,不觉抚掌而笑。知堂遂起立,引吭高歌,声振林木。歌声飘荡,如泉涌出,余亦随之起舞,欢声笑语中,不觉时光流转。

此后,知堂常邀余同游,两人论诗论文,相得甚欢。余常思,知堂之所以能如此清高自守,与其早年刻苦学习,晚年功成名就有关。然而他性格孤峭,不喜应酬,故鲜有官场之友。尽管如此,他仍保持一颗纯净之心,不为名利所累。

此文通过对谢知堂生平事迹的描述,以及与张岱的交往经历,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互相尊重的文化修养。同时,通过对谢知堂生活状态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赠城西谢知堂》不仅是一篇描写友情的散文诗,也蕴含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