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红尘惹人心,蕊珠殿上堕遗簪。
当时同降瑶台路,只是于今彭鹤林。
梦到人间不知退,夜夜窗下调玉琴。
笑指神霄归未得,绛阙清都烟霭深。
赠蕊珠侍经潘常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蕊珠侍经潘常吉》是白玉蟾的诗作。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代表,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白玉蟾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红尘世界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无奈。《赠蕊珠侍经潘常吉》中的诗句“一点红尘惹人心,蘂珠殿上堕遗簪”,生动描绘了红尘世界的种种诱惑与无奈失落,通过对比天上的仙界和人间的世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当时同降瑶台路,只是于今鼓鹤林”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仙境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得不面对俗世的复杂心情。
白玉蟾通过对人间梦境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梦到人间不知退,夜夜窗下调玉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生活深深的依恋,以及无法自拔的纠结。诗人在夜晚静下心时,常常弹奏玉琴,以琴声来抒发心中的苦闷与忧愁。
从写作背景来看,《赠蕊珠侍经潘常吉》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白玉蟾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书画家,他的诗词不仅艺术造诣深厚,更是承载了他个人对于生命、对于理想、对于现实的多重思考与感悟。
《赠蕊珠侍经潘常吉》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白玉蟾对于生命真谛的追问和对人间百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白玉蟾的艺术魅力,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的多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