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寿意一先生

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
宥密老臣功第一,缉熙天子岁登三。
身扶紫极星辰正,手拆黄封雨露甘。
见说年来淮尾涨,汉庭可要百曹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戌寿意一先生》是宋代诗人朱继芳的诗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蕴,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庚戌寿意一先生》的创作时间属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即公元1008年至1016年。这个时期,朱继芳作为一位官员,身处北宋的政治中心,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关于朝廷内外的重要事务。
  • 朱继芳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高,但他的才华和政治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蕴含着他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内容
  • 诗的第一句“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描述了秋天的江水清澈如镜,饮马的胡人不敢向南行走,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自豪。
  • 第二句“宥密老臣功第一,缉熙天子岁登三”则赞扬了那些忠诚于国家、勤勉工作的老臣,以及英明的皇帝,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尊敬和期望。
  • 第三句“身扶紫极星辰正,手拆黄封雨露甘”描绘了皇帝身居紫禁城,执掌国家大权,能够公正地处理政事,使百姓得到滋润。
  • 第四句“见说年来淮尾涨,汉庭可要百曹参”则是通过淮河水位上涨的景象,暗示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庚戌寿意一先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宋代风格,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政治事件的隐喻,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
  • 该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每一句都押韵,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庚戌寿意一先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继芳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是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