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黄子厚

茅斋尘事远,幽独兴无穷。
永昼呻吟内,新凉愁思中。
朱颜非昨日,绿鬓又秋风。
珍重墙东客,遥怜此意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黄子厚》是宋代诗人朱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及诗人。他的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其学派被称为闽学、考亭学派或程朱学派。

  2. 诗歌原文及鉴赏

  • 原文:茅斋尘事远,幽独兴无穷。永昼呻吟内,新凉愁思中。朱颜非昨日,绿鬓又秋风。珍重墙东客,遥怜此意同。
  • 译文:我的茅屋远离尘世喧嚣,独自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思考。漫长的白天里,我沉浸在沉思之中,感受着新凉带来的思绪和忧愁。虽然我已不再是昨日的模样,但青春依然如秋风般易逝。我珍视与你这样的客人相遇,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衷心希望你也能体会到这种共鸣。
  1.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朱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宋孝宗淳熙年间,朱熹曾任南康军知州,后因浙东大饥被召回京,曾单车巡视境内进行救荒革弊。光宗时历任漳州知府、秘阁修撰等职。宁宗初,因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年)落职罢祠。朱熹的一生充满了政治生涯和社会活动,而《呈黄子厚》则体现了他在精神追求上的一种寄托和向往。

朱熹的《呈黄子厚》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朱熹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