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晓行

夙驾安仁道,行行得自娱。
荒山围野阔,远树出林孤。
景晦长烟合,天寒碧草枯。
归心怀往路,极目向平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仁晓行》是宋代诗人朱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朱熹,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安仁晓行》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记录了作者在清晨驾车前往安仁道时所见到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歌采用了典型的宋诗形式,即五言律诗。这种形式讲究音韵和谐,结构严谨,通过对仗工整、平仄相间的技巧,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朱熹在《安仁晓行》中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格式,不仅遵循了诗歌的传统规律,而且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意境。

诗中开篇“夙驾安仁道”,点明了行进的目的地以及时间,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晨出发的场景。随后,诗人用“行行得自娱”表达了自己在路上的乐趣,这不仅是旅途中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然和宁静。接着的描写转向了沿途的风景:“荒山围野阔,远树出林孤。”这些句子描绘的是一幅清晨山林的画面,空旷的田野和孤独的树木,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幽美的背景,衬托出诗人的心境。

结尾部分,“景晦长烟合,天寒碧草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景象的寒冷和萧条之感。这里的景致转换与前文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旅途的孤单与萧瑟,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远方的向往。

《安仁晓行》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朱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承。

相关推荐